“五月天山雪”出自李白的《塞下曲六首 其一》。对于五月天山雪这句诗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,让我们听听大家怎么说。
这首歌词真是太酷了,五月天给我们带来了一片雪原的美景,感觉整个人都是被这首歌洗了一遍!老铁们听着它,岂不是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大自然啊 忙碌的都市人可以通过这首歌回归内心,感受一下山雪的纯净与美丽。歌中的歌词诗情画意,形容得多么完美,让人仿佛真的置身于白雪覆盖的山脉,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。这首歌简直相见恨晚啊! 这首歌瞬间点燃了我的心,五月天真是高产又正经!山雪在他们的歌声中有了灵魂,有了背景故事。听着这歌,我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,记忆立马飙升啊!这一定会是他们的标志性之作之一。 总结一句话,五月天这首《山雪》真的太好听了!他们用特有的方式唱出了大雪纷飞的情景,真的带给了我穿越到北方的想象。听完这首歌,我仿佛看到了整个山脉被雪覆盖的画面,心中充满了宁静与美丽。简直爽到不行啊!接着诗人以“百里不留行处影”形容景物肃杀,余晖渐渐消磨,意境沉郁之中透露出一丝凄凉之感。而“柳枝红乱蝶飞翻”则为诗中亮点,将春景与白雪烘托得生动活泼,仿佛诗人置身其中,令人心生向往。在雪山的映衬下,“一片寒云径未开”,直接令人联想到冰天雪地的寒冷景象。诗人以简洁的语言,点出了纷飞的雪片尚未融化,寓意未到春阳,爽朗温暖尚未临之境。与此同时,“山腰”再次出现,彰显了整首诗的艺术构思,将雪景和春光巧妙地交织在一起。
最后让我们看看经典的解读是怎么样的。 《塞下曲》出于汉乐府《出塞》《入塞》等曲(属《横吹曲》),为唐代新乐府题,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。李白所作共六首,此其第一首。作者天才豪纵,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,独辟一境。象这首诗,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,大致讲来,前四句起,五六句为承,末二句作转合,直是别开生面。 起从“天山雪”开始,点明“塞下”,极写边地苦寒。“五月”在内地属盛暑,而天山尚有“雪”。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,而是积雪。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(“无花”),却只觉寒气逼人。仲夏五月“无花”尚且如此,其余三时(尤其冬季)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。所以,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,举隅而反三,语淡意浑。同时,“无花”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,这层意思紧启三句“笛中闻折柳”。“折柳”即《折杨柳》曲的省称。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,实话外有音,意谓眼前无柳可折,“折柳”之事只能于“笛中闻”。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,“无花”兼无柳,也就是“春色未曾看”了。这四句意脉贯通,“一气直下,不就羁缚”(沈德潜《说诗晬语》),措语天然,结意深婉,不拘格律,如古诗之开篇,前人未具此格。 五六句紧承前意,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。古代行军鸣金(錞、镯之类)击鼓,以整齐步伐,节止进退。写出“金鼓”,则烘托出紧张气氛,军纪严肃可知。只言“晓战”,则整日之行军、战斗俱在不言之中。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,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。本来,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,不言“枕”而言“抱”,一字之易,紧张状态尤为突出,似乎一当报警,“抱鞍”者便能翻身上马,奋勇出击。起四句写“五月”以概四时;此二句则只就一“晓”一“宵”写来,并不铺叙全日生活,概括性亦强。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,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,增强了表达效果。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,若有怨思,末二句却急作转语,音情突变。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。由于楼兰(西域国名)王贪财,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,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,计斩楼兰王,为国立功。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:“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”。“愿”字与“直为”,语气砍截,慨当以慷,足以振起全篇。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。 这结尾的雄快有力,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。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,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。“总为末二语作前六句”(王夫之),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,意境浑成。如开口便作豪语,转觉无力。这写法与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此诗不但篇法独造,对仗亦不拘常格,“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,运旷远奇逸之思”(姚鼐),自是五律别调佳作。 (周啸天)
这句并不繁复却意味深长的诗句“五月天山雪”,让我们反思人生的起伏和存在的意义。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!